繼2003年推出Tosca,Buffet公司相隔9年後,經過與知名豎笛演奏家Paul Meyer共同合作,推出了Divine(譯為神的、極好的,Divine comedy就是神曲,後面的i發ai雙母音)
很多人會認為Divine是繼Tosca後,Buffet的最高等級豎笛,但事實上並不是,就Buffet亞洲區經理在台灣的Divine發表會上表示,Tosca是American bore(R13),在發表後他們就希望也為Europe bore(RC)也再製造出相同等級的樂器,就是Divine了。
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Buffet公司在演奏級豎笛,長久以來一直有兩個model,一個是American model,以R13為代表,更高等級還有R13 prestige、Festival、Vintage及Tosca;另一個則是Europe model,以RC為代表,更高等級還有RC prestige,以及現在出現的Divine,當然兩者主要的差別是在於音色,歐洲與美國喜歡的主流音色不太相同,於是Buffet因應此種情況,在兩種音色分別生產一系列不同等級的樂器提供兩個市場選擇。
但即便Tosca與Divine屬於相同等級,價錢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影響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市場的需求(需求高的價位可能會高一點)比較新出廠的樂器價格也會高一點(做了更多改良等),以下我就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帶大家看看Divine的特色,以及它跟Tosca有何不同。
我先條列出官方公佈的Divine特色(與Tosca不同處)
1.喉音區的四個按鍵音孔(c trill、bB trill、A、#G)採用Green line合成木(95%黑檀木粉、5%碳纖維),可以改善積水問題,並增加與音孔墊片的 氣密度,也防止木裂。
2.去除接管金屬環,改以carbon合成材質截管環,除了讓樂器約減輕60克的重量外,也造就出更好的、Divine專屬的音色平衡感。
3. 將接頭軟木改為合成材質,除了第一次需要使用軟木油外,之後不需使用,也不會慢慢扁平過鬆而需要更換。
以下,就讓我們一邊看圖,一邊說明Divine與Tosca的異同吧~
樂盒
Tocas樂盒(左) Divine樂盒(右)
基本上設計是類似的,Tosca採用亮面,Divine是霧面,各擅勝場,大小與RC、RC prestige及Festival的原廠樂盒類似,但更厚一些。
Tosca樂盒開關(拉開) Divine樂盒開關(按壓打開)
兩者的樂盒開關稍稍不同,Tosca為拉開,Divine為按壓打開。
Tosca & Divine絨布比較
Tosca承襲過去Buffet絨布的設計,一樣呈現Buffet的logo,並以Tosca mark的紅色為主調;Divine與Bam(知名樂盒及配件製造商)合作,以黑灰相間的形式呈現。
Tosca樂盒內裝 Divine樂盒內裝
兩者內裝大致相同,也都附了兩個調音管(65mm、66mm),我們可以注意到Divine上管的上下接頭都有特別的蓋子保護,算是新增加的設計;但兩者都是採用下管與喇叭口裝在一起的收納方式,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因為久了會讓下管的軟木變鬆,當然這是主觀看法;而Divine也與Tosca的特色之一相同,增加了Low F的調整按鍵,去改善Low F偏低的問題;Divine的mark選擇用刻痕燙金的方式,不像其他Tosca或Prestige等都有個彰顯其等級的『銀牌』 大概也能讓樂器再輕一點(笑)。由左下角的放置配件區可以發現,Divine並沒有像其他所有的Buffet豎笛一樣附上一片簧片,我覺得這是對的方向,會買到Divine等級的樂器,大多已經有自己使用習慣的簧片廠牌及號數,多附那一片簧片實在是沒有必要,如果能把那片簧片的錢省下來去做其他地方補強,應該是更實用。
Tosca細部照1
Tosca與Buffet其他等級的豎笛一樣,也是附了軟木油,及印上自己logo的吹嘴,其金屬束圈,不過相信有在演奏豎笛的朋友們,大概都有一套處理吹嘴及束圈的方式(笑)
Divine細部照1
剛說過Divine自身強調的特色之一就是特殊材質的接頭軟木,不需使用軟木油且可以永久使用而不變鬆,所以當然就不用附軟木油了(笑),然後我們可以發現最不同的就是,Divine不再附印有Buffet logo的吹嘴,連束圈也跟其他所有等級的豎笛不同,待會兒會有近照說明。
調音管排排站
左為Tosca,右為Divine,近照可以看出Divine特色之一的合成材質截管環,讓樂器感覺更為修長。
Tosca上管細部照1
Tosca當初發表的特色之一,就是改變了高音鍵(register key)及喉音區A鍵的形狀及大小(變的稍大且稍為往手指較易按壓到的方向彎),讓其更符合人體工學,更容易按壓,但Divine取消了此種設計,也許是顧慮到樂器整體重量,這就不確定了。
Tosca上管細部照2
由圖可知,Tosca在某些按鍵墊片改用軟木,而Divine也承襲了這些改變,墊片材質使用軟木可以讓聲音的反射更好,但如果該按鍵積水的話,軟木墊片沒有基本的吸水能力,會讓積水問題更嚴重,不過我想Buffet會把此兩款型號改成軟木墊片,想必是已經對積水問題做過其他的改良(如音孔也在管內徑做延申),效果可能就要直接問此兩款樂器的長期使用者才會知道了~
Divine上管細部照1
由照片可以看出上面所說的A鍵的確是改回一般的形狀,也可以看出接頭的保護套長什麼樣子。
Divine接頭軟木
合成材質,呈現暗灰色。
Divine高音鍵
如上所述,與Tosca不同,但與Buffet其他型號相同。
Divine上管細部照2
可以看出Divine承襲了Tosca把一些按鍵的墊片改為軟木
Tosca & Divine上管比較照
可以清楚看出A鍵的形狀差異。而A鍵的調整螺絲都是黑色的,但材質我沒有細看(其他等級為白色塑膠製)。
Tosca & Divine下管比較照1
兩者姆指座的螺絲不同,Divine的看起來已經無法由使用者直接用手轉開了,有利有弊,需要調整時可能需要工具或請維修技師幫忙,但好處是不容易鬆開;而Tosca的姆指座調整螺絲其實直接用手轉也不太容易,如果好轉也就表示容易鬆開,但兩者同樣的不好安裝吊帶(有些姆指座調整螺絲為一個圈,方便吊帶扣上)。
Tosca & Divine下管比較照1
下管與喇叭口接頭處
Tosca & Divine上下管接頭處比較照
調整螺絲稍有不同,但這對一般演奏者並無影響,對維修師傅才有影響。
Tosca & Divine喇叭口比較照
Tosca喇叭口(上)是先窄後寬,有明顯的落差,理論上說會使音色比較集中,也讓全按的Si(B)音更好發聲;Divine(下)則看起來與RC相同,是無特殊角度的緩緩展開。
Divine附HB束圈
以往Buffet所有型號都是附上打有Buffet logo的吹嘴及束圈,使用上(下略)請洽身邊正在使用Buffet豎笛的朋友(笑)但Divine終於做了革命性的改良!
既然會直接使用Buffet logo吹嘴及豎圈的演奏家很少,乾脆就不附了,花錢改附了HB的束圈,它至少在單賣界是比較有市場的(笑)
順便附上HB在日本的售價
我個人是蠻肯定Divine在這部分的改變。
最後附上Tosca與Divine的整支比較圖
音色上的差異就比較主觀及見人見智了,但我個人試的結果,Tosca音色感覺很像Festival,Divine聲音比較接近RC prestige,與官網上所說的Tosca為R13系統(American model),Divine為RC系統(Europe model)一樣。
想看大圖的朋友可以直接點選下面相簿
http://clarinetclarineo.pixnet.net/album/set/1565286
其他參考的連結
Buffet官網上對Divine的介紹
http://www.buffet-crampon.com/en/instruments.php?mode=productDetails&pid=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