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來介紹單簧管的期刊。
其實常常感嘆,
台灣的音樂科班從小教育多擺在了解過去,
畢竟古典音樂有著非常內涵深厚的歷史,
西音史從小唸到大學,
是很多不擅背誦記憶的科班學生揮之不去的惡夢。
但相對的古典音樂圈的現況,從過去50年到現在,
甚至是未來的趨勢,往往是一筆帶過。
以單簧管學生來說,莫札特及史塔德勒熟到不能再熟,
但現在紐約愛樂的單簧管首席是誰,通常不知道。
連CD店常擺出來的器樂獨奏CD,
單簧管獨奏家們都不一定認識。
很老的錯認笑話就是
Paul Meyer跟Sabine Meyer據說是兄妹。
總之在學校沒有太多管道能夠了解現況,
如果主修老師也對於介紹新知興趣缺缺,
除非學生自己很有興趣去到處探訪,不然真的很難得到資訊。
-------------------------------------------------------------------------------------------------------------
有鑑於此,要來介紹一下我有訂閱的單簧管期刊,
希望可以給想要在學校課堂外了解更多的單簧管學生,
一些明確的刊物可以吸收新知及現況。
之後有時間,我再來介紹繁體中文的單簧管書籍。
不過可惜的是目前並沒有繁體中文的單簧管期刊,
這次就介紹兩本台灣接觸比較多的美日市場單簧管期刊。
***************************************************************
首先是International Clarinet Association。
國際單簧管協會,簡稱ICA,
他們所發行的期刊Clarinet。
以一季出刊一次的頻率,從12月起算為次年的第一本,
依序在隔年3月、6月、9月各出一本,為一個Volume。
如果加入ICA的會員,期刊是會員權益之一,
所以不是像外面單賣的雜誌運作方式,
因為ICA是非營利團體,
活動主要有一年一次的ClarinetFest,
大部份在美國各城市舉辦,有時也會離開美國本土。
如果加入會員,會有其他關於這個年度單簧管音樂節的權益。
如果像我們不太可能常去參加ICA舉辦的各種活動的話,
收看雜誌反而是加入會員主要的目的了。
會員兩年年費是135鎂,如果還是學生只要75鎂,
光算兩年8本雜誌,其實也並不貴。
台灣一些有音樂系的大學圖書館
也有加入會員並在館內定期更新期刊。
不過ICA出的期刊算是比較學術性質的,
除了一些產品廣告可以讓我們當作業界新知外,
有許多偏硬的考據文章,
及一些近代樂器歷史的研究。
文字很多,要閱讀得靜下心來。
另外ICA網站也有把過去所有的期刊都電子化了(從1973年創刊),
加入會員後,
可以在網站上任意的瀏覽並下載過去所有的期刊(PDF檔案),
算是相當佛心的,
當然他們也提供購買過去特定紙本期刊的服務。
ICA的官網
另一本是日本的單簧管期刊。
一樣是季刊的模式,在3、6、9及12月出刊。
不得不說日本吹奏樂市場規模真的很大,業者也有心,
各式的管樂器幾乎都有自己的期刊,
還有一本Pipers,以管樂為主的月刊,
及不定期各種主題的雜誌,
在日本想要獲得資訊相對是容易許多。
日本這本相對ICA出的就親民許多了,
雜誌鎖定的客群不單是單簧管演奏家及老師,
更包涵各級學校的吹奏樂部,
除了封面人物都非常具有顏值外,
(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Ottensamer這幾年已經登上兩次封面)
內容也是非常多元,既可看熱鬧,也可以看門道。
在日本正在進行吹奏樂比賽時,也會有各級指定曲的譜例,
讓老師們在文章中解說有什麼重點,應該如何演奏。
每一本也都有簡單的譜,獨奏搭配鋼琴或是單簧管重奏,
喜歡可以印下來與朋友一起演奏。
除了各樂器商美美的全彩廣告外,
日本人最愛的30種簧片、束圈、吹嘴全介紹及比較,
這種專題更是不會少,
然後再找一些老師來試奏,給出評價,
可能還會畫上五角形的圖來顯示該產品的優缺點。
不過這雜誌的運作就比較單純是以購買為主,
並不是日本的單簧管協會出的,
一本單賣1,000 Yen也是很便宜,
可以長期訂閱(一年/兩年),雖然沒有價格的優惠,
但是不定期會有一些額外的福利,如指法表之類的。
可惜長期定閱海外讀者應該是沒辦法。
在台灣可以向一些有與日本出版社合作的書店訂購,
加上運費也是不貴。
日本Clarinet雜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