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9年,
Buffet的學生型單簧管E11
於台灣重新上市後,
我就常常被其他老師、朋友、學生們
問到E11與目前市面上另兩款
(YAMAHA 450、Buffet E12F)
的比較與評價。
小小講古一下,
YAMAHA 450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型號,
Buffet E11/E12F就有很長一段故事了。
E11是Buffet的學生型(木頭管身)
再往上就是進階學生型的E13。
而E11原本由東德的工廠生產
(同低音管品牌Schreiber的工廠)
2009年Buffet決定將生產線拉回法國
推出了E11 France
同時東德原代工廠也推出
Schreiber品牌單簧管打對台
E11 France初期選擇去掉鍵柱改用膠黏
但使用的膠配方不佳
常常導致樂器經過碰撞後
整組按鍵彈飛
去掉喇叭口金屬環的做法
讓學生一不小心掉樂器喇叭口就摔破了
所以在市場上評價不佳
後來又有推出E11 plus
但已經挽不回老師及使用者的信心,
Buffet只好捨棄E11(Only Bb調、其他家族樂器仍存在)
於2013年改推E12F
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當年寫的E12F介紹。
https://clarinetclarineo.pixnet.net/blog/post/145609296
但E11的Bb調
在大約2017-2018年
又重啟生產了
台灣也於2019年4月重新引進台灣。
最近終於找到時間 重新測試這三款(450/E11/E12F)
下面的照片
從左至右順序都會是 450/E11/E12F
從調音管開始看起,
450在調音管是有做腰身的(弧度)
而且沒有在調音管上印Logo,
E11/E12F都已經改成最新的Buffet Logo。
不過要注意的是,
E12F與E11內外管徑都是不相同的
E12F是延續E11France/E11 Plus
比較大,不能與其他演奏型共用,
但E11則是早期的設定,
比較小,可以與其他演奏型互換調音管。
再來是按鍵的硬度,
E11回到大約2000-2009年左右,
是用鑄造的工法,
按鍵並不是一體成形,
分段做再焊在一起。
450與E12F都是用鍛造工法,
按鍵皆為一體成形。
(其實早期1990之前,E11也是鍛造工法)
喇叭口
450與E11都有金屬環保護,
E12F沒有。
三款都是可調式姆指座,
不過照片中間的E11
是沒有方便掛吊帶的勾環的。
高音鍵
E11是用泡棉墊片,
另外兩款是軟木。
而我發現
中間的E11
高音鍵在姆指按壓的位置
離管身比較遠
左手大姆指操控上不太習慣
(按鍵位移比較多)
不太確定是否是個案。
喇叭口的內部
只有YAMAHA 450
做scallop溝槽
據說是會讓全按的B 比較好發聲
再來看看樂盒
450還是老樣子
較大較厚重
但相對保護性比較好
而且它是唯一一款設計成可以放
K&M 15222 舊款腳架的case
Buffet的學生型樂盒
已經改款了
以前圓型的背包款已經走入歷史
E11看似用與膠管Prodige同樣的case
比較短一點
但內裝與E12F差不多
不過打開後
支撐上半部的連接位置相反
E12F的放置小東西空間
比較細長
E11比較短/寬
三款case比一比內外觀
YAMAHA還是最厚最長
E12F的case已經將那一片大塊板子拿掉了
不過450的case
旁邊並沒有做支撐的帶子
所以打開時
上半部會整個躺平
以上是硬體的介紹
至於大家也很關心的吹奏感受
在音準上,
E11的喉音區偏高最多,
再來是450,
E12F偏高幅度最不明顯
但在最低音的區間(Low E F)
E12F偏低的情況是最嚴重的
E11反而還好
音色上
450就是過去的感覺
各音域音色一致性高
吹奏感非常順暢
當然相對有些老師習慣的「樂器阻力」比較少
E12F 是現在非常主流的音色
阻力大於450
但聲音非常乾淨
高音集中且亮
不過低音比較厚重
雖然有把各音域的特色表現出來
但全音域的音色一致性沒有那麼高
最後是重新上市的E11
該怎麼說呢
從吹奏感 我很確定與之前的E11一樣
全音域音色一致性高
但音色上 某一些泛音相對多
有些人會覺得那是一種「雜音」
或是覺得那是聲音不乾淨
但我覺得那就是一直以來E11的聲音特質
不過似乎已經不是台灣喜歡的音色主流了。
最後附上比較表供大家參考
把Jupiter 1100也加進來比較
想看我過去幫它寫的介紹請看
https://clarinetclarineo.pixnet.net/blog/post/200860116